揚眉吐氣!這家建科院終于成功過會,不日將上
繼2010年廈門建科院整體上市以來,陸陸續續有更多的建科院所奔赴資本市場,就在上個月深圳建科院也在創業板上市(詳情見《又一家建科院創業板成功上市!》)。時隔不到一個月,又有一家建科院成功過會,相當于正式拿到上市的pass卡,它是誰呢?相信很多讀者已經大約猜到了,它就是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的蘇州建科院!蘇州建科院從2015年5月首次遞交公開發行股票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到現在歷經2年多的時間,終于在7月21日經發審委審核通過,不日將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蘇州建科院的內功究竟修煉到了什么程度,讓發審委一舉同意其上市。
1
公司簡介
蘇州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蘇州建科院集團,成立于一九七九年,哈哈,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是不是成立時間就注定了建科院以后的不平凡。不瞎扯了,蘇州建科院前身是蘇州建科所,2001年建科院改制為有限公司,2015年蘇州建科院集團成立,一直到現在建科院集團穩健發展。自成立以來建科院致力于建筑行業高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歷經三十余年的積累與沉淀,現已發展成為擁有十二個全資子公司、五大生產基地、建筑面積約五萬平方米,集研發、生產、施工、技術服務、資本運作等于一體的綜合性、集團化高新技術企業,為客戶提供建筑行業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公司具有較完善的資質體系。全資子公司蘇州檢測、吳江檢測和常熟檢測均擁有建筑工程質量檢測機構資質證書和計量認證證書,公司同時具備工程勘察資質證書、工程設計資質證書、城鄉規劃編制資質證書、防水防腐保溫工程專業承包、特種專業工程(結構補強)專業承包、工程監理資質證書、江蘇省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機構資格認定證書、工程招標代理機構資質證書等資質。
截至2016年底,公司在冊職工922人,其中技術人員545人,并且以監理、檢測和設計技術人員為主。學歷構成上,本科及以上學歷員工占比接近45%。公司注重科技研發,建有院士工作站一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二個、省級重點實驗室一個、三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并參與十三五國家重大技術課題的研究任務。目前建科院綜合實力已躋身全國建筑科研行業前列。
2
公司業績情況
總體規模不斷擴大,利潤水平不斷提高。
2014-2016年,建科院總資產逐漸提高,分別為4.0億元、4.5億元和5.1億元,公司資產規模的增長主要來源于: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留存收益的增加、負債規模的增加以及股東投入的增加;凈資產也節節攀升,分別為2.0億元、2.7億元和3.3億元。營業收入3年比較穩定,分別為3.8億元、3.9億元和3.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769萬元、4161萬元和5497萬元,2016年凈利潤增長率達到32.1%。
從業務結構來看,公司營業收入主要由工程檢測、工程專業施工和新型建筑材料銷售的收入構成,2016年三項業務收入占到總營業收入的84%,并且工程檢測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從2014年的35.8%提高到2016年的44.3%。工程檢測業務是公司核心的業務,也是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報告期各期公司工程檢測業務收入分別為13,383.05萬元、15,264.36萬元和17,321.71萬元。公司工程檢測業務穩步增長的原因有:(1)公司通過以外延式擴張的方式收購吳江檢測和常熟檢測來帶動檢測業務的發展;(2)創新能力以及新領域的拓展為工程檢測業務服務收入的增長提供了動力;(3)公司工程檢測業務的綜合競爭實力是檢測業務增長的內部決定因素;(4)固定資產投資增加帶動工程檢測業務市場需求的擴大是拉動公司檢測業務增長的外部推動因素。而工程專業施工在總收入中的比重則逐年降低,從2014年的24.6%降到2016年的22.5%。
從區域結構來看,公司業務主要集中于江蘇省內,省內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91.8%、91.4%和93.5%,區位優勢較為明顯。未來,公司將立足江蘇省內業務,充分發揮技術、人才、品牌、質量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拓展江蘇省外的業務。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毛利幾乎全部來源于主營業務,近3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基本穩定,分別為43.2%、43.8%和47.1%。從分業務對主營業務毛利率貢獻來看,工程檢測業務對主營業務毛利率的貢獻最大,超過50%。2016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較2015年上升3.22個百分點,主要系受工程檢測業務的毛利率上升以及工程檢測收入占比上升影響所致,工程檢測業務的毛利率由2015年的62.26%上升至65.47%,收入占比由2015 年39.08%上升至44.31%,兩者共同拉動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上升4.68個百分點。
與同行業相比,公司的毛利率高于建研集團、建科股份,主要原因系公司與其業務結構和側重點有所不同,公司高毛利率的檢測業務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較高;但公司的毛利率低于建科集團和國檢集團。
從償債能力來看,從2014到2016年,公司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穩中有升,短期償債能力逐漸增強;另外公司長期以來堅持穩健經營的原則,資產總額的增加主要依靠自身積累、股東投入以及經營活動中產生的自發性負債,公司資產負債率報告期內保持在35%-50%之間,資產負債結構處于合理的區間內。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公司資產負債率處于行業合理區間范圍內。為增強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公司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增加股權投資,2015年9月引入兩家財務投資者,新增股權融資3,270萬元,使得公司資產負債率有所下降。
公司發展戰略
(1)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加大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做大做強主營業務
未來公司將繼續以建筑工程技術服務和新型建筑材料銷售為主營業務,充分利用自身在建筑科研領域積累下的人才、品牌、科研、渠道、客戶等優勢,加大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著力提升科研創新平臺建設和自主創新能力,將公司打造為全國領先的建筑綜合服務提供商及新型節能環保建筑材料制造商。在工程技術服務領域,積極拓展市場,豐富服務項目。在新型建筑材料領域,加大節能環保新型材料的研究開發,實現新老產品的更新換代。
(2)跨地區、跨領域發展,提高市場占有度
在立足江蘇省內的前提下,逐漸向全國其它省市擴展,進一步分析業務可切入的廣度與深度,建立完善的銷售網絡,加強經銷商隊伍建設、發展直銷模式、增加網絡銷售模式、加強營銷人員的管理。
跨領域方面,檢測業務加強能效測評、軌道交通等新興產業的技術競爭能力,向水利、交通工程檢測、環保化工、工業產品檢測等領域拓展;監理業務向交通工程、機電設備工程、市政公路工程監理及大項目管理拓展;設計業務向室內裝潢、城市規劃、景觀綠化設計及勘測等領域拓展。積極加大綠色建筑節能、合同能源管理、工程咨詢、工程總包、設計勘察等領域的開拓力度。
(3)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加強人才引進及培養計劃,提高員工素質和水平
搭建校園招聘、獵頭招聘、網上招聘等多渠道的招聘平臺,通過外部引進、內部引薦、同業推薦和校企合作等方式招聘人才并經公司系統化培訓以滿足人才需求。加快結構性、戰略性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大力引進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產業板塊以及新型材料方向的高端人才,提升研發人員水平。
推進重點實驗室、公共服務平臺等創新平臺建設,加強與高校及高等科研院所的合作與交流,提高自身科研水平,進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和激勵體系,促成公司整體目標的達成。